2016年江西成考高起点语文大纲解读及指导一(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2006年全国成人高考依据《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2006年版》,大纲要求语文课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写作四个方面,考试以测试阅读和写作能力为重点。     大纲明确划分了能力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A、B、C三级,A级重点是测试记忆辨识能力,重点在考试范围的第一部分;B级重点是测试理解分析能力,重点是第二、第三两个部分;C级重点测试应用表达能力,重点是第四部分。  

时间到了最后的时候,后面不会再有机会;后一个词的意思是一件事情在某一时间段上,后面还会有继续,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对象。多义词的使用,要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意思。比如:“风骚”一词,在“独领风骚”和“卖弄风骚”中意思绝不一样。另外,复习成语时,要掌握成语本身真正的意义。例如:“不以为然”这一成语,不少人将其用成了“满不在乎”的意思,其实,它的意思是“不以为是这样”。成语复习最好将范围圈定在常见的成语上,要把握成语的准确意思,不要含含糊糊。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感情色彩,特别要注意那些原本有感情色彩的词在使用时的变色情况。

    4.辨识和修改病句。在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中,新的成人高考大纲在病句一项的要求并没有变化,考生仍要能够分辨7种病句。7种病句是:(1)语序混乱。语序混乱是指语言表述不符合语言的语法顺序。这可以细分为多项定语的混乱、多项状语的混乱、语意轻重的颠倒、逻辑顺序的混乱以及修饰语没有靠近被修饰语等。(2)不搭配。不搭配包括主谓不搭配、谓宾不搭配和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不搭配。(3)成分残缺。在辨识成分残缺的病句时,要将重点放在句子主要的成分上。具体说,就是要盯住句子的主、谓、宾三大成分,特别要注意那些看上去好像是有主语和宾语的句子,而其中的主语却是用一些介宾短语或动宾短语充当,但这些短语又不能做主语和宾语。比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我进步很快。”在这句话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是一个介宾短语,“使我”又是一个动宾短语,这两种短语都不能做主语,因此这句话就是一句缺主语的病句。(4)成分赘余。成分赘余指的是成分多余。一个句子,缺成分不行,多成分也不行。(5)结构混乱。这种病句是指将两句话的句子结构混在了一起。(6)表意不明。表意不明的病句,看上去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句子的意思不单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歧义句,这种句子容易让人产生误解。(7)逻辑混乱。逻辑混乱的病句,一般包括不符合生活逻辑和自相矛盾两种。

    5.辨识常见的修辞格。新的大纲要求成人要掌握8种修辞格,即: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