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推进高教发展(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06年02月05日

摘要:    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速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化,充分挖掘湖南高等教育潜力,我们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十多年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改变着我国的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教育管理主体看,随着

路。2004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只有19%。随着我国进入独生子女人口“高峰期”,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扩大,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压力持续增高,高校规模扩容市场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很有必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规模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这种规模质量效益型发展,不是放弃或降低教育质量的发展,而是兼顾教育需求与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保持适度发展速度,加强学科和专业发展,注重教学管理软件建设。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为一时的经济效益和繁荣所惑,防止急功近利、不顾资源条件许可程度、一味扩大规模的偏向,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最终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构建高校内部管理体系,围绕教学科研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各项功能要以一定的权力结构形式为载体。传统科层制管理体系越来越显示出其分割校内教育资源的弊端。因此,要围绕教学科研增强服务功能,合理构建高校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从行政权力向行政服务的转变,从校本部权利中心向院(系、部、室)转移,从多种权力高度集中向适当分权转变。要在院(系、部)一级逐渐建立起产权、学术权和行政权“三权协调”新机制,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优秀学者和富有行政管理经验、公道正派的行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到学术和行政管理重要岗位上来,有效地调动高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着眼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完善激励与评价机制。要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激励科研人员转变观念,既重视基础性研究,更重视科技与经济建设结合,大力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实践,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发挥传统专业优势的同时,加大对新兴学科、新上专业科研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学术团队建设。要完善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从重在评价教师教什么转向重在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从强调教学结果评估转向注重过程评估,从强调专业规范性人才培养转向注重适应不同需要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把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点和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力求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学术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