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论述题八(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试述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割断城市资产阶级与带有自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推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的壮举,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和社会的巨大动荡,反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空前奇迹。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我党和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马列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并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同时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从而用新的经济和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具体为:(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  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认为,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速度的快慢和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力相适应。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还必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3)对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例如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思想。这些思想为后来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4)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