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政治简答题集锦三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答: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

  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答: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因此没有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

  (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当残忍,不许人民有丝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装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相当强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只有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革命力量才能逐渐壮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决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