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年 广东自主命题13载(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高考方面也是一块“试验田”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0年来广东高考多次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这40年里,广东高考在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模式和录取方式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在高考创新方面,也不断走在改革试验的前沿。        在形式方面,除恢复高考后首次高考(1977年)在冬季举行外,其后20多年均在7月举行,2003

,报考理科的加考物理化学科。
 

    1999年,广东接受教育部高考科目改革试验任务,推行“3+X”方案。其中3为必考科目(语、数、英),每一个考试都必须参加考试;其余6门(理、化、生、政、史、地)是选考科目。
 

    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广东省将在2021年高考时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新方案将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
 

录取

关键词

亮点:分段录取 按比例投档 合并批次

    1977年,广东省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招生委批准的办法。第二年起开始“公布考生各科成绩”,对上线考生张榜公布;不上线的邮寄成绩单给本人的办法。
 

    在分段择优录取方面,广东省从1980年便开始实行“在政审及体检合格前提下,从高分到低分,参照志愿顺序和相关成绩,分段择优录取。”自1984年,第一批录取学校录取方法进行改革,开始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并放宽体检标准。到1988年,第一批和提前批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二、三、四批录取实行“根据志愿,按1:1.2的比例投放考生档案”。1993年,本科院校全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在补录方面,广东省在2002年,首次组织本科补录。2006年,首次进行5个批次的“二次录取”。至今,在一次录不满的情况下,每个批次的录取依然会有“二次录取”。
 

    在创新方面,1984年开始,便实行免试保送,推荐少数优秀学生入学;1985年,广东开始实行保送少数优秀应届毕业生面试入学制度。但近年随着加分政策收紧,保送生方面也大受影响,人数继续下降。2003年,中山大学开始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试点。2015年,广东省考试院发出关于做好2015年基于高考(课程)基础上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确7所高校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在粤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