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年,依然“知识改变命运”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当一个个青年重新聚集在不无破败的校园,饥渴地汲取着知识时;当这个国家能够给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张安稳的书桌时,人们知道,从那一刻起,生活开始不一样了。   又到高考季,全国数百万考生都在有序备考。       而在40年前,1977年9月,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2月,得知消息不久、没有复习几天的考生便兴奋又忙乱地走进考场

    当一个个青年重新聚集在不无破败的校园,饥渴地汲取着知识时;当这个国家能够给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张安稳的书桌时,人们知道,从那一刻起,生活开始不一样了。
 

又到高考季,全国数百万考生都在有序备考。
 

    而在40年前,1977年9月,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2月,得知消息不久、没有复习几天的考生便兴奋又忙乱地走进考场。
 

    尽管一切都显得那么匆忙,甚至不乏简陋,然而,那一年,注定成为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的重大转折,也是众多受益学子心目中的“创世纪”。
 

    这些年来,很多亲历者都在细细地描述,自己获悉恢复高考后那种石破天惊的感觉。不管是后来成就大业的知名人士,还是一直默默无闻从事平凡工作的普通人,他们都由衷地感念伟大的时代。改变,从高考坚冰的消融开始;改变,从一个个生命个体的自由选择开始。
 

    知识改变命运。当一个个青年从天南地北的农田里伸直了腰,依稀看到远方模糊的壮阔景象时;当一个个青年重新聚集在不无破败的校园,饥渴地汲取着知识时;当这个国家能够给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张安稳的书桌时,人们知道,从那一刻起,生活开始不一样了。
 

    这个“不一样”,首先体现在教育机会的平等、公平上。不必钻营寻求“推荐”,不必偷偷摸摸读书,高等教育成了底层民众、有志青年实现社会流动的宽阔大道。经由这条道路,每一个青年都可以改变人生的航向,走向远方的未知世界,实现自我的拔擢与超越。
 

    “不一样”还体现在社会活力被激发、被释放。有人在评论中国留学生先驱容闳时谈道,“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速使自己新生,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而恢复高考,唯才是举,恰如一声春雷,带来春天般的希望。而正是因为汇聚了千百万被堰塞、被抑制的人的合力,才会有后来波澜壮阔的大开放、大发展。
 

    这个“不一样”,还体现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何看待知识和知识分子上。或许从那时开始,“知识的春天”才真正开启。人们欣喜地发现,知识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而有知识的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