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发展见证改革奇迹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风拂鹅坡岭——登封鹅坡武校发展见证改革奇迹   这里,第一次将少林拳法搜集整理成套,编写成便于流传的《嵩山少林拳法歌诀》;这里,第一次让少林功夫表演走出国门,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这里,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培养成包括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学生,累计已达12万人……   这些成绩,发生在巍巍嵩山脚下的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学校的今天。”学校创办人、出身武术世家的85岁老人梁以全声若洪钟。今年春天,在他放着奖杯证书的柜子里,增加了他最看重的一个:改革开放30年中国武术最具影

风拂鹅坡岭——登封鹅坡武校发展见证改革奇迹

  这里,第一次将少林拳法搜集整理成套,编写成便于流传的《嵩山少林拳法歌诀》;这里,第一次让少林功夫表演走出国门,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这里,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培养成包括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学生,累计已达12万人……

  这些成绩,发生在巍巍嵩山脚下的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学校的今天。”学校创办人、出身武术世家的85岁老人梁以全声若洪钟。今年春天,在他放着奖杯证书的柜子里,增加了他最看重的一个:改革开放30年中国武术最具影响力人物。

  鹅坡的前世今生

  登封市西北,自千年古刹少林寺东行数里,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的不远处,坐落着登封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学校副院长张光耀介绍:“学校刚开始就是鹅坡岭下的一个小院,随着求学者不断增多,我们没有拆建扩容,而是按照需求沿山坡建起一座座教室、宿舍、习武馆。”

  正是“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指引鹅坡武校从无到有,步步攀升。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国外代表团嘲笑我们少林寺山门冷落,从那时起,重振中华武林风的梦想在我心中就更坚定了。”梁以全出身武术世家,祖父是远近闻名的拳师,父亲除了习武,还精于周易、医学。从小耳濡目染,梁以全文武双修,上世纪50年代担任小学校长时,就开设了河南省唯一的武术课。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完成接待国外武术访问任务,有关部门委托梁以全组建了登封少林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及少林武术队,并由他担任组长与领队。随后,他整理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少林武术教材,使刀枪剑棍拳等少林传统功夫完整成套。但梁以全深知,要将中华武术传承下去,必须成立学校。当时,河南省唯一的武术学校囿于体制问题,陷入资金人才和场地无法解决的困境。没有多少犹豫,梁以全接手了。

  借资贷款,招聘人才,注册征地……梁以全扛起了全国第一所崭新体制武术学校的大旗。如今,这所占地2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学训练设施一应俱全,拥有9000多名师生的武术现代教育基地一片生机勃勃。

  鹅坡的教育模式

  “过去学校带团出国表演,光办理签证就要省市来回批示,两三个月才能完事,经常耽误团队表演档期。现在一个户口本,一张身份证,一个星期就把问题解决了。”梁以全的儿子、少林鹅坡教育集团董事长梁少宗兴奋地说。

  出入境管理的一项小改革,带给鹅坡武校的是无限自豪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