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梦想助力振兴 技能之花绽放沈城(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青春梦想助力振兴 技能之花绽放沈城 ——专访团沈阳市委书记王志刚   2005年,沈阳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并开始承办“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今年已是第九年。在大赛体系的牵动和基地建设的辐射下,沈阳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快车道”,打造出“沈阳青年技能”的亮丽名片,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传承沈阳工业文化、助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上级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广大青年工人的普遍认可。   在第九届

姿,从“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到基地的九年建设,围绕着服务沈阳技能品牌的中心工作,我们从战略层面实现了“三级跃升”。

  一是实现了单一比赛向多重功能的跃升。按照科学规划、系统推进的原则,顺应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面对技能人才供需不平衡和专业不对称的现实矛盾,将“振兴杯”等各级大赛,从单一的技能竞技平台升级为青年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平台,实现了职级晋升、人才选荐、效益提高等多极化发展,开辟了共青团组织推进工作转型的具体化路径。

  二是实现了传统工种向产业升级的跃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市级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的工种专业进行预判性调整,逐步由传统的二产向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三产倾斜,以竞赛为促进,加速新型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并实行数据库管理,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形成了专业齐全、人数众多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实现了群团活动向政府项目的跃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仅“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涉及的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就从最初的20几家增加到了36家,基地设有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编办增设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由团市委内部调剂,市财政每年投入150万专项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形成了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基地”与“振兴杯”推动工作转型创新

  记者:“基地”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拓展了哪些社会功能?

  王志刚:九年来,团市委坚持探索中前行、实践中创新,依托“基地”与“振兴杯”这两个有形工作载体,在引导青年个体、服务企业群体、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推动了共青团工作转型创新发展。

  从微观上看,通过参与“基地”所开展的培训、比赛、鉴定等环节,青工迅速提升了自身的技能水平,开阔了技能视野,特别是获得名次的优秀青工,还得到了技能鉴定、荣誉表彰、薪酬待遇等多方面的破格奖励,既发展了自我,也改善了待遇。这是共青团服务青年个体成长成才的直接成果。

  从中观上看,在“振兴杯”的辐射带动下,更多的企业通过团组织,广泛开展青年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青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青年高技能人才,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革新,积极辅助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共青团服务企业群体建设的技术路径。

  从宏观上看,基地建设对青年个体和企业群体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