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广播电大支教学生的故事爱心与责任同在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爱心与责任同在——南通电大“90后”支教学生的故事   4月初,江西婺源理坑叠嶂的山谷里已经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每到这时,理坑小学的孩子们总喜欢站在校门口,翘首盼望着一群哥哥姐姐们的到来。这些孩子们口中的哥哥姐姐便是江苏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子,他们投身支教的队伍,用一双双年轻的肩膀担负社会的责任,用一个个务实的行动传递温暖的爱心。   “留守儿童更需要爱”   “我认识那个大哥哥,去年就是他!”理坑小学的余可姚一眼就认出人群中的南通电大11级装潢专业的徐广州,兴奋地叫了起来。徐广州去年曾来理坑写生

爱心与责任同在——南通电大“90后”支教学生的故事

  4月初,江西婺源理坑叠嶂的山谷里已经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每到这时,理坑小学的孩子们总喜欢站在校门口,翘首盼望着一群哥哥姐姐们的到来。这些孩子们口中的哥哥姐姐便是江苏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子,他们投身支教的队伍,用一双双年轻的肩膀担负社会的责任,用一个个务实的行动传递温暖的爱心。

  “留守儿童更需要爱”

  “我认识那个大哥哥,去年就是他!”理坑小学的余可姚一眼就认出人群中的南通电大11级装潢专业的徐广州,兴奋地叫了起来。徐广州去年曾来理坑写生,是蓓蕾美术班的第一批志愿者,“大哥哥,你教我折的小鸭子,我现在折得可好了。”

  这是南通电大学生支教的一个缩影,2012年南通电大婺源写生基地“手拉手蓓蕾美术班”在理坑小学挂牌,大学生们利用写生的空余时间教孩子们画画剪纸,为山里娃开启艺术启蒙教育,承担起艺术支教的职责。

  “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爱。”电大学生袁硕说,“孩子与爷爷奶奶有代沟,大多内向、不爱说话。”袁硕在教孩子们画画的同时更注重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孩子们变得开朗许多。“他们的改变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他们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价值”

  南通电大10级会计专业的薛鋆在安徽省霍邱县船民子弟小学南通教学点支教3年了。采访时,她领着记者看正在上课的学生,透过玻璃窗,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上语文课,破旧的课桌和灰暗的光线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听课的热情。薛鋆告诉记者,船民小学包括学前班在内有7个年级,但是老师不够,有的时候一个老师同时带几个班,我们就自发来给孩子们上课。“他们几乎没有机会上网、看电视,我们是他们见识外面世界的眼睛,从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发现原来自己也这么重要。”

  “让孩子去教孩子,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该校党委书记刘启东感慨地说,“孩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相互学习中,支教活动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再到全校人,爱心才会延续”

  需要关爱的孩子们还没有长大,支教的学生们却陆续毕业,这份爱心是否会持续下去?对此,南通电大校长张建锋说:“一个人的热情有限,两个人会持续得久一些,一群人会再久些,那么如果全校一起,爱心就会延续不断。”

  事情开了个头,就像开了闸的水,水流会源源不断。从2003年南通电大学生支教船民小学以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