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一席难求 彻夜排队报名入学不愿结业(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夜半时分,老年人排起长龙,只为一个入学席位;新学期报名,头一天开门即报满,没报上名的老人们遗憾不已……这样的场景,近日发生在青岛市老年大学。   “我们也着急,实在没有办法。这不,今年不得不在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与工人文化宫增设了4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员1000多人……”青岛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青岛市老年大学校长陈锡元说。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如今为上老年大学,快赶上医院彻夜排队挂号了。在入托难、入学难的当下,老年人求学也遭遇了“一席难求”。   老年大学已成精神寄托,但体制不顺令办学步履维

分流至街道乡镇等社区活动团体,缓解供求压力

  其实,在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方面,青岛已经做了很多。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目前,青岛市共建立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3012所,在校编班学员达184570人,占老龄人口的14%。“不过,这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甚远。统计数字显示:青岛全市老年人口已达132万多,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这是青岛市老年大学管理人员的共识。

  有人提出要利用远程教育课堂解决老年大学“一席难求”的难题。但在刘长胜看来,老年人之所以不想毕业,是因为他们把老年大学视为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

  “要将老年人分流至街道乡镇等社区老年大学,缓解中心老年大学的压力。”刘长胜说,“还要在各个社区建立课外的第二、第三课堂,如社区组织的书画院等老年活动团体。”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王红漫认为,老年教育要走向市场,过度依靠政府投入并不现实。作为一种非营利性机构,老年大学有一定的宣传价值,有政府政策的照顾,企业等单位对其投资可增加其品牌效应。

  还有专家呼吁,老年大学教育应纳入大学教育规划,早日出台全国性的《老年教育法》,从法律上确保老年大学体制机制、经费来源的顺畅及其健康发展。

  “老年大学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内容都差不多,能解决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就好。”刘长胜说。(宋学春 陈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