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学长学姐”们的关心 大学新生第一课防骗大作战(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29日

摘要:7月初,一则“谁家有考上二本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可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家庭困难证明到市工会领取2000元的秋季助学基金,低保户新生去教育局二楼报名,一年1万元补助”的消息,在湛江一所高中毕业班QQ群和微信群流传。该公告表明只需带低保证、入学通知书、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即可办理助学基金。随后,该市教育局助学办的工作人员表示,湛江市从来没有设立

长”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学长”热情地向学弟们传授着大学生活“经验”。

  聊着聊着,“学长”话题一转,打开书包,掏出一份报纸推荐给刘士和他的室友。“学长”不断地劝说他们,要想学好英语,就买来试试,报纸是直接送到学校的,每期会有专人送到寝室。刘士和室友看过之后,没什么兴趣,便拒绝了“学长”。

  “我对面寝室的同学订了报纸,但是总共12期的报纸最终只来送了两期,那位‘学长’也‘失联’了。”后来,刘士听“正牌”学长学姐证实,那位向他们推荐报纸的“学长”并非本校学生,是来做推销的外校生。

  2015年9月,在天津一所高校,一位自称“学姐”的人敲开了吴雨寝室的门。“学姐”自我介绍住在吴雨这栋宿舍楼的一楼,现在正在实习,实习单位有个活动,单人按照书籍原价,买够100元的书,即可获得一张该书店的会员卡,以后去该书店买书可以享受折扣。

  当时吴雨觉得,反正也要买书看,买这个还能够得到打折卡,挺不错的,便挑好书并付了钱。吴雨买了《天使与魔鬼》、中英双语的《傲慢与偏见》和《人性的弱点》3本书,共花了100多元,正好能领取一张打折卡。

  “学姐”记下吴雨的寝室号和名字,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隔几天确实给吴雨送来了书籍,并许诺送来打折卡。但是过了很久,“学姐”也没有送来打折卡,吴雨打电话试图联系,却发现那个本来能打通的电话号码已经打不通了。后来,吴雨知道自己所在宿舍楼的一楼住的不是大四学姐。至于拿到手的3本书,里面很多错别字,印刷也很劣质,明显是盗版书。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兜售报纸杂志、四六级资料,推销打折卡、购物卡,推荐不知名的化妆品、清洁喷雾等生活用品、介绍兼职、推荐补习班……在大学新生季,这些 “套路”屡见不鲜。

  防骗大作战,时刻多留心

  “凡是涉及金钱交易,就要多长个心眼,不要贪小便宜。”浙江一所高校的新生助理任川说:“对于开学初上门异常热情的学长学姐,先要摸清他们的底细。如果有学姐学长称是住在楼下,可以询问他们的房间号并且去他们寝室串门。最好与学长学姐不要有直接的金钱交易,对于陌生的工作牌和陌生口音要保持一分警惕。”

  作为刚刚脱离父母庇护、进入独立生活的大学新生,部分存在着见人不拒、识人不清、信人不疑的心态,个人信息保密意识不强、爱贪小便宜、心急求职赚钱的他们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新生季可谓诈骗高发期,不少学校提出解决之道。东南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教学生识别骗术——寄录取通知书时附上安全手册,提醒新生提高防范意识;陕西师范大学通过网络微信平台和电子宣传栏发布网贷、传销等防骗知识和受骗案例,让新生知晓诈骗分子惯用的行骗伎俩,知晓申请奖助学金和交学费的方法流程,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识和甄别能力;昆明理工大学与呈贡分局合作,拍摄了三部“大学生防骗防盗微视频”,通过真实再现大学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