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青藏高原周边多地震高原的扩张从未停止(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7日

摘要:  为何青藏高原周边多地震   贾斌   新闻背景   刚刚过去的8月8日和9日,在四川的九寨沟和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连续发生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7.0级和6.6级。而在更早的时候,国内还发生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等等。如果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地震,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发生在青藏高原周围。那么,青藏高原与地震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_acM({aid:"mm_122588615_24060014_79

向上也没有放弃扩张。

  如果你去挤压一块橡皮泥,在挤压的方向上橡皮泥会缩短,两侧会被挤出。对于青藏高原来说,也有类似的效应。来自南方的力量一直往北压去,但是北方也存在同样坚硬的地块,比如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等。在这些坚硬板块的阻挡下,青藏高原内部的物质开始向两侧运动。

  利用GPS数据对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两侧板块运动的研究发现,印度板块目前正以每年30多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动。越过喜马拉雅山后,这个速度下降了一半。消失的那部分速度分量被喜马拉雅山吸收而升高,余下的一半则继续推挤着高原向北运动。这一半又有一部分被高原内部的变形吸收,另外一部分则在高原的中部逐渐转向,分别向东和向西走去。

  当然,高原扩张领地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高原的四周同样也是大陆,也不会轻易让步。所以在不断的挤压过程中,高原周边原本平坦的陆地也就逐渐变成了高山峻岭区。

  一些研究者把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主要海拔在5000-6000米的山峰和河流的分水岭做了连线,发现这些连线可以组成一个平面,且平面形成的时候海拔可能在500-1000米左右。这说明在早些时候,这些地方是一片平整的陆地,由于高原的扩张而被抬高,并被河流切割成为一道道山岭和一座座山峰。

  而在四川盆地的两侧,由于没有坚硬地块的阻挡,来自高原的物质得以从盆地两边溜走。如果我们翻开地图,看一下云南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就会发现有许多很深的南北向的峡谷,这就是被印度板块挤出的小型块体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在四川盆地的北边,即甘肃东部、宁夏等地,则形成了六盘山等山脉及一系列的断层。

  地震是高原扩张的脚步

  一次汶川地震才能把地壳抬高六七米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些山脉也不是一下子就升这么高的。这许许多多海拔数千米的高山都是一次次地震造成的,像汶川地震那么大的一次地震才能把地壳抬高六七米,一座4000米的高峰必定经历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地震。每一次地震都意味着高原的发展又前进了一步。

  正面青藏高原的阿尔金山和河西走廊,恰位于高原的脚下,历史上亦饱受地震之苦。比如在河西走廊,1932年酒泉昌马发生7.6级地震,约7万人遇难;1927年武威古浪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4万多人。

  进入甘肃的东部和宁夏、陕西地区,以及云南、中南半岛,虽然离青藏高原已经有了比较远的距离,但依然没有逃出它的“势力范围”。由于四川盆地的阻挡,青藏高原外流的物质从它两侧分叉前进,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在陕甘宁三省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震:1739年平罗发生8级地震,死亡5万余人;1556年在西安东部的华县发生8级地震,据震后统计,死亡约83万人,并重创西安,小雁塔的塔顶被震落,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而在云南,地震同样频繁,比如在1988年云南南部的澜沧-耿马地区连续发生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