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辅助生育迎爆发期 高龄生育和多胎愿望增加(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5日

摘要:  辅助生育迎来爆发期 高龄生育和多胎愿望增加   8月8日,一群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自己从3个月到7岁不等的宝宝们出现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辅助生殖医学科的实验室里,他们好奇地在液氮罐储存间里流连。圆滚滚的液氮罐里,存放着孩子们的“弟弟”或者“妹妹”们。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医务人员向“回家探亲”的试管婴儿家庭展示胚胎保存过程。周冠伶/摄   这是自20年前医院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至今的1万多个试管宝宝家庭中的30个,今天,是孩子们第一次“回家探亲”

望,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但很多愿望,并不能得到满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乔杰介绍,北医三院目前的试管婴儿双胎妊娠率已经从过去的30%多下降到20%多,“我们提倡减少胚胎数量,一次最多在一名妇女体内植入1~2个胚胎。”

  很多并没有什么生殖问题的家庭,会专门跑到辅助生殖科寻找多胎的可能性。

  就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滕晓明还遇到了一对一门心思想要二胎,并且希望二胎为龙凤胎的夫妻。这对夫妻的条件,不符合国家设置的试管婴儿“准入门槛”,只是想通过技术手段一下子生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房间小’,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也高,母亲孕期负担重,并不是什么占便宜的事儿。”滕晓明做得最多的,还是解释、劝说工作,那些身材矮小、子宫受过损的,他更加不建议多胎。

  根据国家规定,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允许在妇女体内一次植入3个胚胎。但在上海,根据地方性法规,无论多么特殊的情况,最多只允许一次植入2个胚胎,“胚胎放得少,成功受孕并生育健康儿的几率更高。”

  乔杰介绍,为了严格控制“准入门槛”,各省市卫计委每两年都会对本区域内的辅助生殖中心进行校验。校验的重要内容,就是“查病历”。那些专家委员会成员,来自妇科、男科、医学伦理、质量监督局等方方面面,他们会查询申请人的就诊情况、病情指征、医生资质、医院设备等。

  “很多怀了双胎的申请人,我们还会根据胚胎发育情况,进行‘胚胎减灭术’。”乔杰说,申请人间的自我教育,有时比医生的劝说更有用,“有人双胎四五个月,流产了;有人双胎早产了,孩子住院了。”这种活生生的身边事,最能“说服”人。

  技术没问题,伦理是大问题

  尽管我国的辅助生殖学科比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起步晚了10年,但从技术上来讲,目前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辅助生殖技术,我国都已具备执行能力和条件,且实际执行情况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过去,由于计生政策和总体人群就诊百分比较低,我国的辅助生殖申请人情况复杂程度,比国外更甚。“我们的申请人除了年纪大,很多还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治疗难度更大。”乔杰说,技术问题现在在我国,基本没有太大困难。

  真正难的,是伦理问题。比如,多余胚胎的保存。

  在上海一妇婴辅助生殖中心的实验室里,一个个液氮罐里,存放着珍贵的冷冻胚胎。一个罐子里,可以存放230名母亲的胚胎。从1997年该院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至今,已经诞生了1万多个试管宝宝。

  每一个试管宝宝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把此前取卵、受精、培养后获得的胚胎,保存下来。多的保存十几个胚胎,少的保存一两个。这些胚胎的全都冷冻在液氮罐里,每一个液氮罐都配有一个密码锁,密码定期更换。

  “既要确保没有差错,也要确保胚胎完好保存,不外流。” 一妇婴生殖中心胚胎实验室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