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透露“新坐骑”研制计划 跨大洋只要两小时?(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07日

摘要:  一种比太空卫星更经济、比民航飞机和小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更长,又能成为人类未来日常“坐骑”的新型飞行器,在近日由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主办、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及中国宇航学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临近空间创新发展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上,受到参会专家和媒体的关注。 _acM({aid:"mm_122588615_24060014_79798355",format:1,mode:1,gid:1,serverbaseurl:"afpeng.alimama.com/"});

工程,其中一个名为“飞云”的工程,就是要利用太阳能无人机带载空中局域网设备等通信载荷,对地进行通信覆盖,实现“周”级以上通信保障。马洪忠透露,该工程有望年内开展应用示范。

  至于高速飞行器,对普通民众来说可能更值得期待。比如,今天我们坐趟飞机跨大洋旅行最快也需要十几个小时,而一旦高速飞行器研制出来,两个小时左右就能跨越,比今天北京飞广东还要快上一个小时。

  当天的论坛上,就有专家提到,对未来的人类来说,不仅跨大洋旅行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上太空也将不会是什么难事。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将为未来航天运输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即支撑形成新型的空天往返飞行器,由地面机场水平起降。

  当然,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对燃料占比和轻量化的要求较高,还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一旦相关技术问题解决,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将带动一系列如动力材料、空间环境等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辐射作用。

  “目前临近空间领域已成为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和角逐的新兴战略空间。”马洪忠说。

  回到飞行器研制本身,按照他的说法,相关研制单位后续还将重点针对该类无人机涉及的能源、动力、气动、结构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持续攻关,尽早开展飞行验证。实习生 苏琬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