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就业前景好为啥招生难?社会轻视冷热不均(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核心阅读   大国工匠,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占据高中教育半壁江山的中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考验。   记者近日在云南省曲靖市调研发现,这里的中职学生就业前景很好,可学校招生仍有困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请看记者调查。   还没毕业,便已就业 _acM({aid:"mm_122588615_24060014_79798355",format:1,mode:1

通高中,中职学校却需要上门招生。

  职业教育内部也有冷热之分。相对于汽修、机电等专业技能人才招生的火热,农业类专业招生却日益困难。“就业很好,可不少学生就是不愿报考。”曲靖农业学校校长任绍坤说。

  “不少农村家庭觉得好不容易走出农村,还学涉农专业有点不甘心。”任绍坤认为,传统农民无法适应未来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师宗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曹富文介绍说,由于生源稀缺,曲靖市师宗职业技术学校的畜牧兽医、园艺花卉专业也已停止了招生。

  “政府重视,社会轻视,家长歧视,学生蔑视。”张兴华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观念层面。“当时不少好学生会优先选择职业教育。”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的任绍坤曾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职教热,他说:“培养大国工匠、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仍然大有可为。”

  破解招生难重在转观念(记者手记)

  “即便混三年大专,也坚决不让孩子读职专。”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几乎成了成绩差甚至坏学生的代名词。于是,“政府重视,社会轻视,家长歧视,学生蔑视”,不愁就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始终面临招生难。

  但是,社会需求终将决定观念变革。随着低端劳动力被机器取代,未来一线劳动者将主要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因此,主动营造社会舆论有助于加速职业教育观念的变革。当大国工匠、工匠精神越来越被社会认可,职业教育也应迎来正名时刻。因为重视大国工匠,就不该轻视工匠的培养。记者 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