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人高考政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二(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7.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改革具体的政治体制而绝不是要改变基本政治制度。   8.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2)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   (3)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9.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   (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具

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其主要特点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要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对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强精神文明重要性)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提供了保证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中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重要精神条件。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具有长期性,而且具有复杂性

  4.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MZD思想和DXP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这一总的指导思想,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列主义、MZD思想、DXP理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理论。

  5.从1996年到2010年的15年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2个牢固: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3个实现: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文化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