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毛泽东思想复习知识点(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萌芽:党的建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理论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性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人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   “四大”提出工人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问题   形成: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1931),理论标志是道路理论,标志性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原因:1、实践(土地革命和第一次建立农村根据地)。2、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第一次提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党的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

  1、中国共产党是在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民族革命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2、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在长期的、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3、中国共产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要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