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部分知识点二(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彻底不妥协,反帝反封建。   工人阶级起决定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主导力量。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

了继续斗争的目标,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三次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知识点: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表明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问题上认识的飞跃。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要点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 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简介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独立性、空隙、大国)。

  2、 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 领导红色区域的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要紧的条件。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根据地——战略依托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战胜发革命武装;就不能发动群众,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工农政权。

  如果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使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主要指土地),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革命根据地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依托,如果没有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会因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而陷入失败。同时,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和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

  1、 没有合理、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只能用革命武装发抗反革命武装。

  2、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就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红军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3、 革命敌人力量强大,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广大的乡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