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总结三(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8、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2)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1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条件。从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十年中,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两个趋向: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积极的理论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一个是错误的趋向,这种趋向的最终结果发展为“文化大革命”,错误趋向所积累的教训,也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都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