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选择知识点二(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第六章   1、针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   2、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以及市场活动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   3、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4、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市场。   5、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公司制。   6、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7、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政企职能分开。   8、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第七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是:占主体地位的分

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向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

  9、社会主义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人们培育的义利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第十章

  1、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中国、印度、缅甸。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7、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9、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实事求是。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1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第十一章

  1、英国殖民主义宣布占领香港的年份是:1841年。

  2、葡萄牙殖民主义强行占领澳门半岛的时间是:1849年。

  3、清政府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时间是:1894年。

  4、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6、“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以大陆为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二章

  1、旧中国中华民族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