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必看论述题一(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

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4.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

  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

  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

  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

  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5.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6.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