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笔记八(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历史的发展   一、历史发展的规律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经济上人与人的关系必须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在生产咬牙的矛盾统一体中。   ①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

筑的残余和新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萌芽。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永无止境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社会形态不断更新。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历史发展的动力

  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最终解放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类社会必然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趋势、总过程。

  2.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直接解放生产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即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进化;在社会发展的质变过程中,即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时,阶级斗争打碎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

  3.巨大杠杆: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包括科学与技术两个部分。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本质上是作为生产力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本质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作为知识形态的力量,科学技术还不能直接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必须加入生产过程,物化到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中,就会引起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生重大的变化,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一般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②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扛杆;

  ③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4.主人与创造者: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