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辨析题复习资料二(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3.规律是可以人为改变的。  (错误)   (1)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改变而改变,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认为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和消灭,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作为的。相反,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条件驾驭规律。   (3)在人与规律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人可以随意改变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人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宿命论观点

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错误)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是否真理,不依人们主观观念为转移,而是要看它是否符合实际。多数人公认的道理是一种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标准,也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当然不能认为就是真理。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获得多数人的承认。但不能反过来说,多数人公认就是真理。历史上的封建迷信曾被多数人所信奉,但它不是真理。而且真理性认识的开始的时候,往往不被多数人承认,不能因此说它不是真理。

  (3)只有实践才能判定主观认识是否合乎客观实际,是否真理。

  18.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正确)

  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这是因为:

  (l)生产实践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的因素。

  (2)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生产实践为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4)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而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19.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错误)

  (l)多数拥护的不一定就是真理。

  (2)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只有社会实践及其结果才能充当这一标准。而人们是否拥护,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作为客观标准。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必然在指导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拥护,这是实践标准的作用。但不能说获得多数人拥护的就一定是真理。迷信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被多数人拥护,但却不是真理;如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开始时只有少数人拥护,也不能否认它是真理。最终还是由实践来证明其真谬。

  20.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正确)

  理由如下: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生产关系的三项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