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简答题三(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2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生产力目标与价值目标二者是互为条件的。   (1)生产力目标是价值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 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但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生产力。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的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可见,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价值目 标的物质基础。   (

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而没有也不需要解放生产力的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邓小平既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使二者成为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四、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

  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五、把发展过程同最终结果统一了起来。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把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27、简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提出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述社会 主义本质的同时,反复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提出了下列一些重 要思想。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马克思最注 重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 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只有创造出比资本 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 上说,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 和围绕这个中心。

  28、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的"的判断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①"三个有利于"标准使实践标准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