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一(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8%  42分左右)   序论 哲学   一、定义   1.本质: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基本问题   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⑶根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与此相交织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来说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②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能性,即唯物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③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

  2.一元论与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 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为,属于不可知论。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 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