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七(4)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中国建设的思想:   中国建设   1.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1)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基本特征:   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成分并存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nbs

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阶段: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2)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经济:

  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结合平衡稳定前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1956年5月党中曲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中国八大把它确定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道路: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

  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所谓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   到1962年,党中央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

  关于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毛泽东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1956年底都谈到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可以允许一部分私营经济的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B.关于管理体制改革: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的问题。

  2)政治文化

  ①关于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②关于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思想;③关于建立健全法制 的思想;④关于重视知识分子和"向自然科学进军"的思想;⑤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⑥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产线。

  3)国家统一——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

  台湾问题两种方式与一纲四目1955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指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