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必看马哲论述题五(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意义。  (1)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人们认识的任务就是要求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题目:试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而不是离开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抽象的永恒的符合。主观和客观

至高达60%—90%。从而,科学技术因素成为与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无论是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劳动工具的变革和创新、劳动对象的开拓,还是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活动最优化的组织管理,都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作用来实现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已经一体化了,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③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③现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的知识经济,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3、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告诉我们,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既不能抽象地说人口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增长越快越好,也不能反过来说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增长越慢越好。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2)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期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我国造成严重的人口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我国面临的严重人口问题,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进行调节和控制,降低出生率,把过多的人口数量逐步降低;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又要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4、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