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4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第四章:实践和认识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发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②自学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 ②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③科学实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
第四章:实践和认识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发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②自学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
②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③科学实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①它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从面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②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③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克服了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么样的?
A: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其次,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因素。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因素。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B:其次,达到了理性认识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果,还必须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②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对立:相互区别(有无条件)
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次,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亦称
- 相关“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4”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