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成人本科生态学基础复习第八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3日

摘要:  第八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竞争排斥原理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协同进化他感作用生态位: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有机体维持其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用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有机体的生态位可能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   二、问答题   1、简述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及其表示方法、原因。   2、简述-3/2自疏法则并解释原因。   3、画图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4、

  D.竞争

  6、雄鹿的叉角及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

  7、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A)。

  A.社会性寄生

  B.偏害共生

  C.偏利共生

  D.拟寄生

  8、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ABC)。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自相残杀

  9、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对双方有利的关系称(互利)共生,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对一种有利而对另一种无害称为(偏利)共生。

  10、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B)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11、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

  12、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

  13、利用密度效应法则阐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不科学性。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

  从以上两个法则可以看出,种群内部存在着一个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粮食生产上,不要在播种密度上做文章,而应改良品质。

  14、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B)。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两个问题:

  1、总结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作用(捕食、食草、寄生)

  2、总结形形色色的种内与种间关系(正、负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