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大学语文记叙文材料七(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马伶传》(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侯方域明末清初诗文作家   参加复社,对魏忠贤进行过斗争   其代表作《壮梅堂文集》等。   《主旨》   通过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败后胜,说明文艺创作的成功在于深入和熟悉生活,并要在现实中学习;事业的成就来自不怕挫折,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侯方域是复社的成员,痛恨閹党,文中又有讥讽权奸之意。   《疑难词句》   1,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文学研究会”成员;

  早期作品有《超人》《寄小读者》《繁星》等等,作品热情歌颂了母爱,童真,大自然。解放后有《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

  《往事》是一篇抒情散文,选自《往事》。

  《主旨》

  文章借想象塑造了海神的形象,揭示赞美了大海温柔沉静,超绝威严,神秘有容,虚怀广博的性格与美德,托物言志,从而启发激励人们培养大海似的品性,陶冶情操,努力做个“海化”的青年。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谈海的缘起。交代了谈海之难。

  第二部分(3——15自然段)“一次和弟弟们——竞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谈海说起,由赞颂大海的风姿和品性,引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第三部分(16自然段)对人生的思索,点出谈海的意义。首尾呼应。

  《学习要点与难点》

  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作者用大量篇幅想象描写海神的形象,着意突出大海的秉性,用来象征人的性格气质,借大海这一具体的物象,来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体现自己的情感志向,这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掌握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作者通过弟弟们之口,把大海当成人来描写,使大海不仅有人的衣着打扮,而且有人的行为感情,并由静到动,将海活化为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形象地突出了大海的特性,而且赋予大海明确的象征意味。

  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文章开始写我认为海太单调,提不起写海的激情,就是先抑,然后再赞颂海的美德,这是“扬”。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开始1——2自然段。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作者反复表示自己常忆起大海,说明她写大海念头已久;并说明写大海之难,大海的深广,内涵丰富,难以把握;这时先抑后扬的手法。

  这两小段对全文起到铺垫作用,为下文转入大海象征人格的主题作了情感与内容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