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三(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而”  (一)连词  作为连词,“而”通常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是连结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句子等,表示多种逻辑关系。主要有:  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  有时是表示两种行为或性质的联系,可译为“就”、“来”等,也可不译。例如: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3)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

o;比……”、“与……比起来”等。例如: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4)(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5)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超过他人。

  (6)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取于人:被他人学习效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