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大学语文预测试卷二(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
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
25.《诗经》
三、词语解释题
26.面向东方 27.倒下去 28.战事
29.屡次,多次 30.有的人 31.……的原因
32.一定,必定 33.沉迷,沉溺 34.天数,规律
35.纪念,以示不忘
四、翻译题
36.大概要责备你吧?
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
38.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39.(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
40.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五、简答题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42.即“文”与“道”的关系。作者开头并提出“文”、“道”两个概念,但重在“道”,“道”是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养深厚,才能写出好文章。作者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根本在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书《诗》、《书》之源。”《诗》、《书》是“道”的载体,“文”、“道”统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与江南秋色作对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浓味永。(2)用北京名胜古迹的秋色来衬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诗人坚信未来是必胜的思想体现在作品最后一节。诗人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和祖先的热爱来表现对未来的信念的;因为在这古老而苦难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保卫土地从未曾屈服过,他们留下的土地给了我们“永远不会灭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壮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有一定的反衬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宁、欢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四是寄寓着后人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六、分析题
46.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 相关“2016年江西成考大学语文预测试卷二(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