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人高考高起点作文考题辅导分析(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语文复习中,部分考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本文仅就审题、立意和写作心理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助考生攻关。     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审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  &nb

台就清理出必须停播和须作修改的广告近300条,其中主要是食品、药品、化妆品方面的广告。请以《小议虚假广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这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的论题,立论也要从现实出发。认真分析题意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立论可以采用的角度有:广告从无法到有法的立法角度、虚假广告带来的不良风气和其他负面效应的角度、虚假广告严重地损害了群众利益的角度等。题目中的“小议”正是提醒考生,只需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论述即可。根据经验,考场作文不宜数次变换立意角度,更要防止思路散乱,“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二是思维的深入性训练,立意力求深刻。成人高考作文命题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要求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理论高度,大多立意应具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例如,成人高考1989年和1996年的作文都是给材料命题作文,都是在摆出一些社会现象之后,要求考生针对这些现象立论为文,前者题目是《从公用电话亭被损坏谈起》,后者题目是《从语言文明说起》。两篇作文都要求写议论文,题型都应该是引申联想类。这类作文切忌就事论事,而要求考生能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的考生不明题意,在文中大谈公用电话亭的造价如何高,“都是铝合金的呀!”这样写下去是不会深刻的。这两次作文的论证方法、逻辑层次也可以雷同,但两篇文章立论的高度应有所区别。  如果说前者的文章可为“社会公德”,后者则当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了。在酝酿立意中,对题目或材料中已有的表层意义要准确理解,对其深层含义也要深入发掘。

    例如,习作:阅读下边这首短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雨伞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练习此文时,有些考生既看到了这首诗的表面意义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又看到了这首诗的深层意蕴是“经受了阴云风雨也毫无怨言,依然意气风发,为人民作贡献。”一些考生以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同志事迹为例,以电视剧《凤凰琴》中那些为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农村教师为例来阐述,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深刻感人。

    一些考生怕语文,说“语文是汪洋大海”,更怕作文,说写作文“摸不着脉”。于是有的写几篇不行就背几篇范文当“葫芦”想等到考场再去“画瓢”;有的写了写又觉得水平低,不敢交老师;有的干脆“不管它,到时候再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