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科地理复习资料(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3日

摘要:    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 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