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打造六所万人职校解能工巧匠短缺难题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06年04月03日

摘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工作难求。现在就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也是一路磕磕绊绊了,但记者采访接触到的不少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却常常能够凭着准确的自我定位在职场中获得成功。     在常人眼里原本属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却有了另一种反差:这两年,沈阳市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40%,而迈出职业教育“低门槛”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却在90%以上。   &n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工作难求。现在就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也是一路磕磕绊绊了,但记者采访接触到的不少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却常常能够凭着准确的自我定位在职场中获得成功。

    在常人眼里原本属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却有了另一种反差:这两年,沈阳市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40%,而迈出职业教育“低门槛”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却在90%以上。

    形成这个反差的原因在哪里?

    沈阳市金融学校校长贲志宇认为,如何把大量的学生跟产业和市场形成一个无缝的连接,这是我们教育界需要认识到的问题。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之所以能立足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来办学。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设立什么样的专业,就输送什么样的毕业生。

    举例说明这个问题,贲志宇用的是两家到校预订毕业生的单位。一家是医药公司,专业性要求比较强,招来的大学生要用半年的时间从头培训,可人家成手后,却嫌800元的月薪低而走人,结果公司的培训成本白白打了水漂。一家是五星级宾馆,招服务员,可“高”者不来,“低”者难就,便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犯难。这样的用人单位找上门后,学校按“订单式培养”方式,为他们“量身定做”输送毕业生,实现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的三赢。

    走进刚刚建成的沈阳市金融学校实训楼,展现面前的不是书声朗朗的课堂,而是模拟的银行办事大厅、保险公司业务室、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学生们的身份在这里成了储蓄员、保险理赔员、超市收银员。一位指导教师说,这种情景式教学,就是要使教育与实际接近、再接近。

    出于同样的想法,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从企业、研究所聘来26位客座教授,研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训师资,编写教材,参与教学管理。

    “订单式培养”不仅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更成为沈阳职业教育的一种流行趋势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客观材料:去年全市的职业学校与398个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424个,共签订单9000余人;11位知名企业家、70位企业技术人员被首批聘为沈阳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顾问和沈阳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教师;之后,又相继推出20个职业教育实习基地。

    去年岁尾,沈阳市化学工业学校和沈阳市18家企业分别组建了沈阳市化工、橡胶两个职业教育集团,实行“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企业工作。

    沈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司群生的观点是,职业教育市场集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