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特殊教育学院 这里的课堂无色无声(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06年03月30日

摘要:    2月28日,成教新生开学的日子。上午8时,雪花纷飞,记者来到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体验别样的大学氛围。     课堂,无板书     站在三楼,透过玻璃窗,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窗外的美景。然而,这一切和312教室里的多数学生无关。因为先天视障,他们只能伸出双手去感觉,在他们年轻的生命里,黑暗给他们的感觉更真切,白色是什么样?只是他们记忆中想象的东西。而此刻,他们正在上着一门和颜色有关的课。  

不怎么流畅,近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始终见不到行云流水般的演说。然而,这却是最适合这个特殊班级的授课方式。

    当天的课堂上有10个学生,除了3个聋生,其他的都是肢体残疾。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完全致聋的两个学生,他们的目光要随时跟着老师,紧盯着老师嘴唇的一开一合,手势的每个动作,这样依然不行。仅仅只有2800个词汇的手语显然无法对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做出非常清晰的解释。因此,讲过一小段,学生们就有几分钟演练时间。几个聋生总是首先把手举得很高很高,老师便会走过去,低下头,在学生的计算机键盘上或紧或松地敲着……

    老师叫焦阳,他告诉记者,给这些肢残和失聪的孩子讲课,不能讲授纯理论的课程,必须让他们实际操作来熟悉计算机语言,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性。对于接受慢的孩子,不能用批评解决问题,残疾学生对学习的认真劲,时常让老师感动。有些下肢残疾的学生,在课堂上坐久了身体会很不舒服,个别孩子用脚来敲键盘,他们却不曾放弃听课,不曾放弃学习。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过程中,世界的另一扇门为他们开启了。

    在楼下的一间教室里,班主任潘冉告诉记者,一位家在海淀的女孩,早上七点十五分就到了学校。那是一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她担心迟到,却早到得让老师感动。“大多数孩子学习认真刻苦,也有调皮的。”潘老师说。